品质安全

The Quality Safety
品质安全
行业政策动态
流通渠道“肠梗阻” 推高终端零售价
发布时间:2017-06-15 18:07:37    点击量:73

每增加一个环节平均加价5%以上

  流通,一头连着生产,一头连着消费。在国内流通领域,成本高、效率低是一大顽疾。随着物流行业升级、电商迅速成长,近年来我国流通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,但总体来看,流通不畅仍是推高商品终端价格、阻碍居民扩大消费的关键因素。那么,目前国内的流通成本有多高?一件商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上,各环节成本的比例是多少?流通的堵点究竟在哪里?流通“降本增效”还有多大空间?打破流通“肠梗阻”,该从何处发力?

  打通流通领域供需之间的“每一公里”,让供需之间实现更高效的对接,关键是整合各种资源,优化流程,剪裁不必要的流通环节。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短板,恰恰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和待开拓的空间。

  高流通成本导致高零售价

  鲜奶是城镇居民需求量最大的食品之一。在北京朝阳区某超市,伊利金典纯牛奶每箱12盒、每盒250毫升,价格69元,相当于每升23元;荷兰荷高全脂纯牛奶,每盒1升只售22.8元,比伊利金典纯牛奶还便宜。

  正在这家超市买牛奶的市民张建说:“国产奶从产地到超市,只在国内运输,而进口奶要跨国运输,涉及更多环节,流通成本应该更高,售价应该更贵,可为啥有时候反而国产奶价格更高?”

  “门道就在于,国产奶虽然只在国内转一圈,但流通成本还是太高了。”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说。所谓“流通成本”是指消费品离开工厂或田间至消费者手中这期间的成本,这不仅包含运输成本,也包括仓促、分销等成本。以国产乳制品为例,不仅要经过一级批发和二、三级分销环节,而且为了争到超市货架的好位置,往往还得交一笔不低的进场费、宣传费。据一些企业测算,国产乳制品流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超过50%,而进口奶一般是一级代理商直通门店,有些产品由超市直接从原产地进货,没有过多中间环节。

  在国内消费市场,商品零售价和出厂价差别较大的现象很普遍,多数是流通环节成本过高所致。

  在河南漯河,大白菜的地头收购价约为每公斤1元;而到了上海杨浦区的菜市场,每公斤大白菜的价格接近2元。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蔬菜类农产品流通成本占售价的50%—60%,甚至更高。

  在山东济南,高新区某超市一袋5公斤装东北大米的零售价为49元,每公斤约合5元。而在东北大米产区,每公斤大米一般不到3元。国家粮食局负责人介绍,我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,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1倍多。

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说,从物流过程看,在运输、保管、管理三个物流环节中,我国流通成本高在保管、管理环节。去年,全国物流总费用为11.1万亿元,占GDP的15%左右,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平均8%—9%的水平,其中保管费用占33.1%,管理费用占13%。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物流保管费用是它们的2倍,管理费用是其3至4倍。物流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例,我国大约在30%—40%,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约为15%—25%,发达国家一般为10%—15%。

  从流通组织看,流通主体规模小、形式散、环节多、效益差,是国内流通业的顽症。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部副部长马继红说,我国流通主体形式多样、性质多元,商品流通中多级批发、多级零售现象十分普遍。粗略计算,流通过程每增加一个环节,平均加价5%至10%,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零售价格。

  不必要的“折腾”推高综合成本

  “流通成本高不高?高在哪儿?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。”京东集团副总裁傅兵说,一件商品由生产地流通到销售地,由一次次单线流通串联起来,所有单线成本加总形成综合成本。

  傅兵认为,如果看单线流通成本,我国并不高,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低。这不难理解,一件商品无论是从城市到城市,还是从城市到农村,我国在人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。以快递费为例,国内1公斤以下单件快递收费是10至13元,而在美国,这笔费用一般在10美元以上。

  国内商品流通成本高,主要就高在综合成本上。由于流通领域发展滞后,流通环节过多,很多明明可以直接从产地到销地的商品,经过几次不必要的“折腾”后,综合成本就蹿升一大截。 

  ——标准不统一,由此产生大量不必要的搬倒腾挪。

  “在一些产品运输中,海运、铁运、公运各有各的标准,各干各的。”青岛港海铁联运中心经理吕世鹏说,以运输食用油为例,铁路部门要求必须用指定的油罐和液袋,公路部门也有自己的规定,从海路转铁路或从铁路转公路,都要重新经过腾挪分装,时间、费用成倍增加。

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数据显示,在我国商品流通中,因不必要的搬倒腾挪产生的流通费用占流通总费用的25%左右,主要表现在海、铁、公多式联运比重低,甩挂运输进展慢等方面。欧洲国家的成熟国际港口中,海、铁、公多式联运比重占货物运输总量的30%左右,而我国的这个比重不到5%。

  ——信息不透明,“车找货”与“货找车”同时存在。

  “一边车找货,一边货找车,两头接不上,只能干着急。”青岛邦达物流总经理李恒亮说,公司配送车辆把货物送达目的地后,理想状态是返程时也能运输商品,从而降低流通成本。但实际情况是,返程车辆经常找不到合适的货源,陷入“等还是不等”的两难:空车返程确实很浪费,但如果死等货源,成本也不低——每多等一天,人工、保险费用就增加5%左右。

  物流需求并非没有,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,无法第一时间找到对路的车辆。受访的物流企业都提及一个问题:目前国内流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,导致物流供、需两端信息没打通,供需不能高效匹配,“车等货”与“货等车”并存。在一些物流公司,货运空载率接近40%,即使在货源充足的上海等地区,公路运输的空驶率也比发达国家高4倍。

  ——规划不合理,迂回成本和闲置成本造成大量浪费。

  地方上虽然越来越重视流通基础设施建设,但实际资金投入仍不足,远低于对农业、工业领域的投入,企业自建占了很大比例,缺乏统一规划。物流集散地之间的频繁倒腾,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。

  南京港集团公司监事会主席刘凯军说,随着船舶大型化,港口经营本该集约化、规模化,但在一些港区,企业自建码头与公共码头共存,但却不能共享,只能来回运。加上布局分散、设施和设备空置,实在是太浪费。

  ——政策不协调,一些地方管理办法让物流公司无所适从。

  “在运输环节,过路费、过桥费的运输成本占了20%以上,还有降低空间。”河南大象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靳海涛说,国家为鲜活农产品运输开辟了绿色通道,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,查得相当严苛,甚至有些不合理:鲜活的鱼虾可以免费,稍微有些冷冻的却不行;猪胴体可以免费,但分割后就不行;装多了不行,装少了也不行。若是送货到多个目的地,常常送到一半,由于车辆满载率不足,明明也没有装别的货,剩下的路途就不能免费了。

  各地交通运输管理不统一,给物流企业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。比如,一车货,在A省不算超载,在B省却被认为超载;在甲市能进入主城区,在乙市就要绕行。乱收费乱罚款也较普遍。“因政策不统一、不协调造成的体制性成本,是最需要铲除的。”浙江八方物流贸易部经理舒亚玲说。

  高成本流通阻碍企业开拓市场

  高成本流通不仅加重消费者的负担,也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要障碍。

  以农产品市场为例,流通不畅导致的“卖难买贵”长期困扰产销双方。山西太原市居民反映,每年冬天,菜价总有几天特别贵。有一次,菜市场大白菜1斤卖到2块钱时,却听新闻报道说有的地方大白菜滞销,几分钱1斤都没人要。 

  食品市场存在类似问题。资料显示,近5年我国进口食品消费快速趋旺,年均增长率达15%。随着市场不断开放,进口食品将更多进入中国家庭,对国内市场影响明显,生产企业“压力山大”。

  南京奶业集团财务部主管杨东认为,流通成本过高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要障碍。“卫岗”牌牛奶已有近百年历史,但现在“卫岗”奶集中在南京及周边城市销售,因为消费市场越远,流通成本越高。“如果跑远了,跟当地产品相比,就根本没有竞争力。”

  流通提质增效对促进消费的作用十分可观。据测算,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,就可以节约7500亿元。节省下来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,将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。

  对物流企业而言,降本压力同样近在眼前。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偏小,竞争激烈。去年全国物流50强的业务收入仅占物流总收入的10%左右。公路运输经营业户达810万户,其中个体户逾90%。从业者处处感受到生存危机。

  “在成熟的消费市场,供需可以有效匹配。实现这一目标,不仅要有更符合消费新需求的生产,也要有更加顺畅的流通,在供需之间修通‘高速路’,产品才能高效对接需求,消费者才能多得实惠。”裴亮说。

  降低体制性成本应是主要发力点

  业内普遍认为,造成流通成本高、效率低的原因除了流通领域本身,还有很大程度是在体制性成本上。

  有专家认为,从管理角度看,政府可以降低物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,进一步清理、归并和精简物流领域审批事项,降低物流业投资门槛;减少执法中的自由裁量,规范物流领域收费管理;降低货物流通成本,推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,实施骨干物流通道、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和集疏运体系提升工程;降低物流车辆通行成本,提高公路通行效率,规范道路执法;减轻物流企业费用负担,逐步降低高速公路整体收费水平。

  此外,政府还可以建立大物流体系,把海、陆、空统一起来,标准化起来,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和各种管理收费,建立“超农(企)对接”,充分发挥电商作用。

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,在现代商品社会,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一个供应链体系,许多消费者碰到的不方便、不称心、不安全,说到底是因为各种资源没有整合好,流程未优化,环节太多,成本太高。重塑产业链、供应链、服务链和价值链,可以明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。(本报记者综合自人民日报 中国商网)

  链接

  商贸物流规划剑指高成本痛点

  今年2月,商务部联合四部委印发的《商贸物流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》提出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设想:基本形成城乡协调、区域协同、国内外有效衔接的商贸物流网络。同时,商贸流通领域托盘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,标准托盘使用率达到30%左右;商贸物流成本明显下降,批发零售企业物流费用率降低到7%左右。

  按照规划,“十三五”将构建多层次商贸物流网络、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、加强商贸物流标准化建设、加强商贸物流信息化建设、推动商贸物流集约化发展、推动商贸物流专业化发展、推动商贸物流国际化发展、促进商贸物流绿色化转型和建设商贸物流信用体系。与此前出台的《国内贸易流通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》一脉相承,规划将物流这个细分领域进行单独规划,突出强调了行业的标准化、信息化、集约化、绿色化发展,剑指“高成本”的痛点。

 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,我国的流通成本是比较高的,大概是发达国家的一倍。要下力气降低消费成本,进一步优化改善消费流通方式,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。他指出,我国消费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前几年是20%,现在是15%到16%之间,而发达国家是8%。在这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。要着重加强城市之间共同配送、农产品运输、冷链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。他表示,将进一步优化改善消费流通方式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网购已经成为大趋势,线上线下的融合已经成为错位发展、推动消费的有效渠道。商务部将推出“互联网+流通”行动实施的指导意见,着重在消费方式上提供更多便利,使它更规范。